行进中国·美丽乡村:记大步发展的农业生态村苏尔吉村
 2015-07-13 17:12:15    来源:国际在线

原标题:(行进中国·美丽乡村)绿色铺起致富路——记大步发展的农业生态村苏尔吉村

  采访村民贾大姐

  合影

  国际在线报道(记者 胡萍萍):从2000年人均收入700元到现在超过7000元,从浅山穷乡到远近闻名的致富先进,这座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共和镇的古老村庄——苏尔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是什么给这座村庄带来了如此巨变?今天就随着记者的脚步来一探究竟。

  从西宁市出发,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盘山路的颠簸,一片眼绿油油的蔬菜地映入了记者一行的眼帘。这就是此次行程的目的地——苏尔吉村。在那里,等待我们的是刚从田里回来满身是土的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——苏生成。他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憨厚地向我们细数了苏尔吉村这些年的变化。

  苏尔吉村地处浅山地区,全村300余户,耕地面积2612亩,全部都是山地。2000年的时候,村民们大多种植麦子、洋芋、油菜等老三样,艰苦的自然条件下,村民们一年辛苦的劳作也只能换来温饱,那时的苏尔吉村实实在在的困难。村委会更是穷,“三块钱,一个印,2000年选上村支书时,我手上只有这些”,苏书记说。如何让村民们尽快地富起来,生活好起来,是苏书记最为关心的。

  苏尔吉村之前有些蔬菜种植的经验,苏生成上任之后,结合当地海拔高、污染小又离西宁这样的省会城市近的优势,贴近现代城市人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的需求,种植高原无公害蔬菜,“(苏尔吉村)日照时间长,无污染,水污染也没有,空气污染也没有,浇的是山里流出来的水,兰州那里两个月能上市的娃娃菜,我们这里三个月才能上市。”

  第一年他把目标放在了城市人眼里的新奇玩意儿荷兰豆上,当年试种的三亩荷兰豆收入五千余元,是当时人均收入的几倍。村民们看到了种菜的甜头,都主动跟着苏书记一起干,走上了种菜致富的道路。种菜的村民多了,对于蔬菜相关的信息需求也就越来越多,种什么,怎么种,怎么销售都是村民们关心的。为了能使村民更安心种菜,苏生成成立了苏尔吉村农民专业合作社,帮助村民们解决各类问题,而这些都是免费的,“我们这个合作社的运转经费主要是靠自己来挣,自己种地,挣的钱服务群众。合作社的运转需要费用,电费啊,一些其他开支,这些我们都是自己挣,老百姓的钱我们一分不收,入到社里就是享受(社里的服务),你的蔬菜合作社帮忙销售出去以后也不要钱。”

  为保障菜品质量,苏尔吉村定期邀请技术专家进行蔬菜种植的技术培训,使村民们种菜有章可循,“我从省上、市上、县上请来专家,我(在村里组织)开会,你来讲科技知识。大白菜怎么种,娃娃菜怎么种,萝卜怎么种,菠菜怎么种,一一授课。授课(每次)二十分钟,用青海方言来讲解,我们农村比我大一些的很多人不识字,所以用青海的土话来介绍,有些用青海方言说不来的,我听懂了以后给他们翻译,再就是我们每次开会的时候都会发一些资料。”

  苏生成发现菜种出来之后销售才是最大的难题。为了不让村民们的努力付之东流,苏生成网上查资料,带着村民们的宝贝蔬菜一个个菜市场跑销售。有些年份由于市场估计不准,蔬菜滞销,苏生成甚至是免费把菜送到城里的餐馆、市民的手里,为的就是打响苏尔吉村的蔬菜名号,“大量菜上市的时候,必须要有销售,前几年我还不懂这些,现在我就觉得菜种出来之后,销不出去的话,挫伤了老百姓的利益,所以说我七年每次在外地学习的时候,我首先学一下市场,看一下市场的情况,我在网上查资料,查到了以后就坐车到市场里边去看一下,找(收菜的)几个老板谈谈。”

  如今,苏尔吉村的高原无公害蔬菜已经送到了西宁、北京、上海等全国各地的餐桌上,其打造的苏尔吉蔬菜品牌更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,“他们的娃娃菜一包三个,我们也经常买,因为自己做饭,口感的话,比开始零卖的那种要好一些,主要在于包装比较精致,里边(蔬菜)冲洗的比较干净,(食用)比较方便。”

  在带领村民们致富的同时,苏书记也积极争取项目,改善村上的基础设施,苏尔吉村的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,“到2013年,上下水全部埋完了,公共厕所也修完了,道路硬化也完成了,现在剩下的就是荒坡绿化,(村里)有幼儿园,当时我们这个学校破烂不堪,下边是雪,上边见天,后来,我跑到县上争取项目,修了两栋楼房,现在有七八个老师,两百多个学生。”

  苏尔吉村的村民们看着日益红火的日子,更是乐在脸上,美在心里,“原来我们的生活比较困难,种菜之后,收入明显增加了很多,生活改善了,以前家里住的房子十分破旧,现在挣了钱之后盖了新房子,小孩子的上学问题也解决了,吃的住的都好了。”

  带着村民们埋头苦干的苏生成,十五年里有汗水也有泪水,然而看着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苏尔吉村建设的越来越漂亮,这一切的付出也就都是值得的。2015年,这位苏尔吉村的好掌柜被评为“全国劳动模范”,在北京见到习主席的那一刻,老书记激动的想要流泪。既是因为这么多年的付出得到了肯定,更是觉得自己要为苏尔吉村做的还有很多很多,“我想流泪,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能够来到人民大会堂和国家领导人见面,听国家领导人的教诲,我心里很感动。(身上的)担子越来越重,给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,我现在不想说话,我要多干事儿,少说话就对了。”

  关于苏尔吉村的未来发展,咱们的老书记早已胸有成竹,在他看来单纯地发展蔬菜经济是远远不够的,带动全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,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村才能引领村民更好地发家致富,“我想打造一下我们的苏尔吉村,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基础文化,是宗喀巴(母亲的故乡),现在有一个以前供奉的一个两层的木楼,我们准备把它利用起来,挖掘文化遗产。然后搞第三产业,人来多了以后,搞一些农家院,发家致富。我们村上今年有种两千多亩露天蔬菜,到七八月的时候,蔬菜种出来以后真好看,现在我们还没有对外开放,开放以后能够带动我们村上的一些产业。”

  有着苏书记的掌舵,有着村民们的不懈努力,我们相信苏尔吉村的明天定将更加美丽。

最新杂志
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