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持生态高效可持续之路 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
 2014-09-04 11:57:05    来源:北纬网-雅安日报

位于石棉县美罗乡山泉村的500千伏变电站         石宣

 

  石棉县位于我市的最南端,自然资源丰富,交通便捷,素有“藏彝走廊”之称;还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矿命名的县,但这个曾经的老工业基地,因石棉矿产枯竭,产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;同时,石棉县因两次大地震和两次特大山洪受到重创,发展之路满布荆棘。

  面对重重困难,石棉县按照省委实施“三大发展战略”和市委“抢抓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、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”的战略部署,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“推动全市县域经济实现五年整体跨越”的要求,在县域经济发展上破开束缚,披荆斩棘,开拓创新。

  石棉县牢牢把握基本县情,以“全域统筹、生态引领、开放创新”的思路,奋力推进灾后发展振兴,始终保持后发追赶的态势,按照“融入成都、依托攀西、连接康藏、服务周边”的发展定位,加快推进“一极三中心”建设,努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,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,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,不断探索创新四川山区县科学发展之路。

  优势特色

  自然生态矿产资源丰富

  政策区位优势明显

  石棉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,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、自然、矿产优势。

  交通便捷,区位优势明显。石棉县位于成渝经济区、攀西经济区和康藏地区重要结合部,是内地通往凉山彝区和甘孜藏区的要道,京昆高速雅攀段、国道108线、省道211线贯穿全境。

  生态资源禀赋。有珍稀的野生动植物种群、充足的阳光、层次多样的山地。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680万千瓦,占全市的42%,全省的5%,全国的1%,截至目前,已建成水电装机277万千瓦,年生产能力60万吨。

  矿产资源丰富。已发现金、银、铜、铀、铋、硅石、大理石等24种矿石,矿产地和矿产线索80余处。其中大理石预测储量2亿立方米以上,硅石探明储量150万吨。石棉县发现的辉碲铋矿,是世界上有报道的唯一碲独立原生矿床,石棉也因此加入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。

  当前,石棉县已被确定为全国五个之一、四川唯一的独立矿区转型发展试点县,国家将给予石棉县省级工业园区重点支持。

  生动实践

  以生态高效可持续为主线

  一二三产业迈步向前

  石棉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,充分发挥海拔和光照等自然资源优势,推进科技兴农的步伐,加快发展现代农业,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。目前,以黄果柑、枇杷、核桃、草科鸡为主的生态农业基本形成,其收入占石棉全县农业收入的80%以上。

  立足资源优势,围绕扩大总量和提升质量,以生态、高效、可持续为主线,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为重点,抢抓政策机遇,加强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,加快建设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基地、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高新产业基地、四川省特色载能产业基地,发展新型工业。

  “三产联动”,增强发展协调性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,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,建成迎政农业加工园区。以农旅对接为突破口,促进一、三产业联动发展。按照“两化”互动的要求,以服务业与工农业联动发展为抓手,加快县城、节点集镇、特色新村和园区“产城一体化”步伐。

  实施创新驱动。构建县域经济创新体系,组建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,以企业为主体,组建四川省碳酸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,建成巨丰粉体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研发平台。推动体制机制创新,在全省率先推行水能资源有偿开发就地注册,全面推进投融资体制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,三年吸纳社会资本70亿元。

  “十二五”以来,石棉县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.6%,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4.5%、16.4%,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迈上3亿元台阶;2013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亿元,增长13.3%。

  蓝图目标

  以发展生态产业体系为定位

  加快县域经济优化升级

  按照省委实施“三大发展战略”和市委“抢抓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、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”的战略部署,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“推动全市县域经济实现五年整体跨越”的要求,石棉县放大金融、财税、土地、产业等重建政策效应,立足生态资源禀赋,找准生态产业体系的重建定位,加快县域经济优化升级步伐。

  ——建设全国有机农业基地示范县,做优生态农业。坚持精品高效农业之路,继续打造“大渡河沿岸百里金果长廊”,发展黄果柑、枇杷、核桃等特色农业基地,现已建设3个万亩标准化生态示范片,让“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”等生态品牌美誉度显著持续提升,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

  ——建设西部重要清洁载能基地,做强生态工业。坚持资源就地转化、绿色循环发展之路,筑牢石棉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平台,依托丰富的水电清洁能源,打造百亿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。目前,全县建成和在建水电装机已达540万千瓦,以水电为龙头,特色载能、新材料、稀贵金属加工为支撑的“1+3”生态工业格局初具雏形,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三年累计下降18.6%,石棉工业园区创建为省级工业园区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,2013年实现产值60亿元。

  ——建设大香格里拉环线重要旅游目的地,做活生态旅游业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,加快发展安顺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栗子坪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两大驱动极,高水准打造田湾河户外探险、江坝民俗体验等特色旅游景区,在旅游环线建设中,初步形成生态休闲、红色体验、民俗文化三大旅游形态。力争建成川渝地区知名户外运动休闲基地、西南地区著名的生态度假胜地和文化体验圣地。

  措施路径

  实施全域规划

  夯实基础加大开放合作

  实现加快县域经济优化升级,石棉县实施“全域规划”。通盘考虑矿区、库区、民族地区、中高山区发展条件、产业基础,抓好产业重建与城乡建设、土地利用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防灾减灾的“多规衔接”,初步形成“一区三带多点”经济布局。

  夯实发展基础。坚持产业重建重点区域优先发展,以道路交通、能源电网、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为重点,统筹实施两轮灾后恢复重建、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等项目,每个分区突出一个主导产业,明晰一条发展主线,避免无序化发展。有效改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,促进“一区三带多点”经济布局加快形成。

  针对产业重建中存在的要素、人才、科技等短板制约,摒弃狭隘的地域观、落后的层级观、静止的区位观和静态的人口观,开放合作、创新驱动,激发县域经济活力。

  实施“招才引智”工程,建成全省唯一的驻县省级专家服务基地,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。

  大力开放合作。构建资源共享、功能互补、协同发展的开放合作机制,运用“飞地”模式将矿产、电力等资源要素引入工业园区有效配置,破解要素制约难题,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,主动融入成熟旅游环线和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发展。

  当下,石棉县正围绕“生态”抓产业重建,明晰定位,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;放大金融、财税、土地、产业等重建政策效应,立足生态资源禀赋,找准生态产业体系的重建定位,加快县域经济优化升级步伐,按照发展蓝图,建设攀西经济圈重要增长极、川西交通枢纽次中心、川西物流次中心、区域商贸和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的“一极三中心”。

  记者 杨瑞

最新杂志
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