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境数据是反映环境质量现状、预测变化趋势和治理决策的科学依据,也是衡量环境监测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。新《环境保护法》、《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》、《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》的相继出台,体现了我国领导层及国家环保部对环境数据真实性、有效性以及挖掘应用的重视。 其中,新《环境保护法》对环境数据造假行为明正典刑,强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要对监测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,并加重了行政监管部门的责任。《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》提出:“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,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,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、管理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持。”而环保部在今年1月通过的《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》也明确了健全数据管理机制,建立大数据环保云平台、大数据管理平台和大数据应用平台。 从以上政策来看,环境数据将成为我国打开环境监测新格局的钥匙。因此,梳理现有环境数据的问题,并一一击破,对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水平,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意义重大。 我国环境监测的“数据”问题 第一,数据造假泛滥。据悉,在去年1年里环保部就“揪出”了2658起监测数据造假案例,造假手段主要是干扰采样装置、随意篡改监测数据、擅自修改自动监测设备参数等。这一事实也说明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布控点设置以及系统存在漏洞,易受排污企业人为破坏,无法保障数据的真实性。 第二,在线监测的数据源不足。我国原有的环境在线监测主要依靠大型检测设备与巨额的基建投入,单个监测点的建设成本高,大大限制了监控覆盖范围,难以形成较好的监测密度效果。同时,监测设备采样时间频率低、数据传输延误等问题也影响了在线监测数据的快速积累,直接导致后续的数据分析缺乏强有力的支撑。 第三,数据与数据之间整合不充分。我国基础的环境数据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提供,由于各部门的监测目的、使用的设备、技术规范都不全统一,导致部门间的监测数据不可比较,甚至相互矛盾。同时,现有数据与水文、气象等相关数据整合不充分,导致尽管已有类似于EFDC、WASP等水动力、水质模型,但模拟预测结果仍旧存有较大偏差,影响后续决策效果。 借助“智慧”力量,解决数据顽疾 理清我国环境数据存在的问题,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如何解决。随着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浪潮兴起,并以强劲的态势冲击各大传统行业,如何把这些“智慧力量”应用在环境数据之中,正是打开环境监测的数据化新格局的突破口。对此,广东天基网控环境科技公司(https://www.tinckay.com)结合自身的研究理论,提出以下三种解决办法。 从监控布点上减少数据造假产生。和直接把监测探头放在企业排污口不同,天基网控通过实地调研分析,选取监控区域进行科学性调研分析,明确最具检测价值的网格化部署位置。不仅让企业无法在采样上“弄虚作假”,而且为后续模拟预测创建实用、准确的空间环境模型,大大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和有效性。 从扩大监测范围上保证充足的数据源。借助物联网技术,天基网控针对更具通用性的监测指标提供小型传感器监测设备,大大降低了单个监测点的建设成本,有利于扩大环境监测范围,使采集到的数据更具代表性。另外,这些物联网设备是全天候在线监控的,1秒内就能感知环境变化,并经过稳定的无线4G传输,交由云计算中心进行大数据处理。 建设环境云数据中心,实现数据整合共享。天基网控的环境云数据中心由云基础设施平台、环境大数据平台和模拟预测模型库三大部分组成,通过云计算和分布式数据集群系统,天基网控可以基于统一的数据管理标准,快速接入已有数据,支持面源与点源监测数据的整合共享。同时,结合目前广泛应用的水域、大气等环境模拟预测模型,对特征数据进行比对分析,以高效计算能力实现环境质量预警,环境趋势预测。 伴随着智慧环保与产业“互联网+”的持续深入,天基网控将坚持科技创新,把物联网、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更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融入环境数据采集、整合和应用当中,开启环境监测的数据化全新格局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