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周家林 赵德斌 河面清波荡漾、碧光粼粼,岸上绿树环绕、鸟语花香……漫步在安徽省庐江县万山镇长冲河堤岸上,放眼望去,一幅美丽的农村河道水网生态画卷尽收眼底。 “自从有了‘河长’,就经常可以看见有人在河道清理垃圾,脏乱差面貌改变了,水质也明显改善。河水清了,小鱼小虾都回来了。”在长冲河边住了六十多年的村民徐成余说。 三年来,庐江县积极探索实践“河长制”,对所涉环巢湖流域的13条河流进行了多项综合治理,创新建立干支流、上下游、左右岸、全流域生态化治理机制,形成治水新格局,让全县境内的一条条河道逐渐恢复了生机。 如今水质变化有人管 以往,一条河流分上游下游、水里岸上、水质水量,治理部门多,权责不清,该管的管不好,能管的管不了。现在,庐江县每一条河都有“管家婆”,“河长制”解决了“唯水治水”“多头治水”“源流不分”的体制弊端。 庐江县“河长制”由县党政“一把手”担任一级“河长”,镇、村班子成员担任二、三级“河长”,承包辖区大小河段,实行“包河治水”,构建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的管护网格,对区域内河流无缝覆盖。 在万山镇各河段可以看到,河道管护公示牌已竖立。“‘河长’的姓名、责任部门、监督电话都在这上面,只要发现河流水质有问题,拨打一个电话很快就能找到相关责任人。”庐江县河长办分管负责人王小平介绍说。 推行“河长制”后,庐江县每位“河长”可及时掌握所分管河流水质变化动态,对河道的环境、水质等负责,并根据摸排情况,建立“一河一档”,制定“一河一策”,以此实施相关清污工程等,加大河道治理力度。 据了解,“河长”是河流保护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,使各级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,更加注重环境保护,更加注重水生态保护,有利于倒逼各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,控制和减少污染,推进河流水质持续改善。 用脚步丈量河情扎实治水 在庐江县注入巢湖的主要河流兆河河畔,白湖镇吴渡村支书乔学平正在巡查“承包”的河段。 乔学平是村级“河长”,巡查、记录并把发现的问题向上级“河长”反馈,及时清理拦河网、水面漂浮物,成了他每周的必修课。 乔学平说,围绕改善入巢湖水质的目标,他从当初管护水域岸线,到管理河道捕捞,延伸到管理岸上的污水排放、垃圾处理、面源污染、畜禽养殖等。同时,对兆河的河堤进行疏挖诊治,既方便群众行走,也方便治理。 “我们这样的巡查,一周至少要有一次。哪天做的巡查、发现了什么问题、群众有什么反映,这小本本上都要记得清清楚楚。”乔学平扬着手里的塑料皮小本子说,水是流动的,水的问题表象在河流,根源在岸上。 如今,像乔学平这样“走河”,已成为庐江各级“河长”的常态工作。通过“走河”,庐江县全面完成河道污染现状的摸底调查工作,彻底摸清造成水质恶化的工业点源、农业面源、生活污染源等分布情况,加强排污口整治。 庐江县还根据各类数据采集,将河道水体、淤积、污水排放、环境卫生状况等信息全面登记造册,建立图表、文字、影像档案。“昔日垃圾满河无人问,而今水质变化有人管”成了庐江县实施“河长制”后的真实写照。
|